•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加大技改投入西北轴承欲突破产能瓶颈

加大技改投入西北轴承欲突破产能瓶颈

发布时间:2008-08-14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轴承 技改

导  读:

   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今年用于技术改造的资金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多。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技改项目的逐步落实,公司的装备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整体加工能力也将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最终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市场开拓和产业升级。

  突破生产瓶颈

  近两年,随着轴承市场的不断升温,西轴落后的生产能力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个个生产瓶颈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该公司所属的技术装备公司自1997年开始,便为了帮助滚子分厂克服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临时加工一些车制滚子,最多的时候该公司轴配的加工任务甚至占到其产能的一半左右。由于不是专业车床加工车制滚子,不仅效率低、尺寸分散度大,而且工人劳动强度大。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西轴公司今年将购买6台专业数控车床,专门用于加工车制滚子。这样既可扩大滚子分厂的产能,又可以使技术装备公司安心主业的生产,做好配套服务。

  此外,今年年初,该公司特大型分厂安装了两台国产数控立式磨床,这两台设备投入使用后,也使石油、冶金、重载汽车等公司拳头产品的加工能力显著提高。

  提高产品品质

  西轴公司的领导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生产装备的先进性直接关系到轴承的品质。以前,受资金困扰,西轴技改更多考虑的是产能的有效释放,所以技改项目大多是末端工序加工设备。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公司认识到前工序加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今年该公司将引进多台数控立式车床,进一步提高特大套圈车加工的精度,还要使车工分厂的最大加工直径由500mm扩大到1米。这几年,该公司大型分厂、中型分厂的设备陈旧,产品加工精度下降越来越突出。为此,该公司决定今年为这两个分厂配备高精度数控磨床,提高这两个分厂的设备水平。滚子分厂是西轴生产瓶颈和质量瓶颈较多的一个分厂,因此也是公司今年技术改造的重点单位。该公司将购买13台先进设备,充实滚子分厂关键工序的加工能力。另外滚子分厂在前两年成功对10台M1080磨床数控化改造的基础上,今年还将对一些磨床进行数控化改造。从已改造磨床的生产效果来看,设备故障率大幅度降低,产品质量有明显提高。该分厂目前正在对一台M1080磨床进行数控差补修整器的改造,改造成功后,可以高效高质地完成大曲率球面滚子的加工。

  注重长远发展

  西轴在安排今年的技术改造项目时,还考虑到了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设和发展后劲。该公司是国家一级计量单位,但这几年由于投入不足,同样存在着仪器设备老化、测量手段落后的问题。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公司将购买便携式光谱仪、英国轮廓仪、三坐标测量仪等先进的测量仪器。公司还将在技术装备公司建立立式数控加工中心,充分保证复杂模具的加工质量。风电轴承是西轴的重点投资项目,该类轴承的试制准备工作已全面展开,主要加工设备已大部分到位,争取早日拿出试制样品,送往厂家装机试验。此外,西轴还加大了环保投入,如保持架分厂铸铜工序除尘回收设施已经完工,将有效降低废气物的排放。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oimm.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智能建筑发展是大势所趋

下一篇:机床行业出口增速仍然在增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轴承 技改
  • 堡盟推出不受轴电流影响的编码器

    堡盟最新推出一款不受轴电流影响的OptoPulse? EIL580系列的增量式编码器。该产品采用混合轴承,可靠性更高,与全钢轴承相比,混合轴承具有电绝缘特性,可彻底避免轴承被轴电流损坏。

  • 沈阳机床采购999万元轴承座和电机座柔性自动生产线

    沈阳机床10月9日晚间公告称,为提升公司整体的制造水平,提高公司轴承座和电机座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体现智能化加工的先进性,公司计划向云科智能制造(沈阳)有限公司采购轴承座和电机座柔性自动生产线,合同总额999万元。

  • 小轴承自动化生产线做出大文章

    河南杭豫轴承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年产2000万套轴承套圈生产线和二期年产2.2亿粒轴承滚子自动化生产线投入使用后,可实现综合年产值2亿元。以生产各种系列低噪音电动机、水泵用深沟球轴承、汽车轮毂轴承等为主的方城耀强精工轴承有限公司,年产轴承套圈就可达2000万套,实现产值2.5亿元。

  • 看美、德、日机床产品魅力 聊聊国产机床和进口机床

    在诸多国家中,美国首先结合汽车、轴承生产需求,充分发展了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所需的自动线,由于其数控机床的主机设计、制造及数控系统基础扎实,所以美国高性能数控机床技术在世界也一直领先。与美、德、日三国相比,我国机床产品显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 机械工业趋稳回升 汽车业将进入最好时期

    产量下降较大的,一是具有强周期性特征的典型投资类产品,如工程机械、载货车、重型机械、冶金机械、石化装备、常规发电设备等;二是产能已严重过剩的普通机械产品,如普通机床、交流电动机、低压电器、互感器、滚动轴承等。

  • 洛阳轴承“人机”比赛 看谁加工精度高

    4月21日上午,洛阳轴承集团职工杨文革使用1998年生产的万能车床向国产数控车床发起挑战,一场由人与机器比拼产品加工精度的“人机对抗”比赛在该公司上演。

  • 维视系列图像采集产品在微型轴承检测中的出色应用

    轴承在生产和装配过程中,产品外表面会有压伤、划痕、裂纹等缺陷,影响产品的品质。 面对微型轴承外表面光洁度高,弧度大等问题,如何正确的打光,解决反光大,是困扰视觉检测在实际应用中的难题;而如何高效准确的检测出产品的缺陷,剔除次品,对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保证产品的合格率至关重要。

  • 我国轴承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近些年来,我国高铁、汽车、船舶及工程机等行业发展迅速,轴承作为工业行业基础配件设备需求量急剧增加,开启了我国轴承产业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但当下我们面临着国产轴承与世界工业强国所生产的轴承,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高技术、高精度、高附加值的产品比例低,产品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提高与改进。

  • 山东威海一季度技改完成投资114.77亿元

    用了几十年的老设备,如今全部被替换成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新购置8台机器人,40台机械手,新增铝屑兼容炉、低压铸造机、全自动X光探伤仪、连续式热处理线等约200台套新设备,仅目前技改的程度就可以将实际产能提高25%到30%,年多产轮毂约40万件。

  • 首场“机床再制造产业创新”线下沙龙3月在沪举行

    “十三五”期间,我国预计将有100多万台机床面临各种形式的报废。这些机床都可以通过再制造进行重新循环再利用,从而为许多面临资金和成本压力的制造企业实现技改和创新提供了条件。

  • 佛山陶企积极技改 上半年呈现井喷

      没想到,今年上半年佛山企业技术改造备案数和备案金额均超过以往任何一年的总数,呈现井喷势头!昨日,佛山市和南海区两级经贸部门相关负责人语调一致地告诉记者。    据介绍,2006-2008年佛山市南海区企业技改备案数量每年基本保持在70个项目左右,“但2009年呈现井喷之势,头两个月我区技改备案的数量和金

  • 钢铁业振兴:技改和产业结构调整是重点

      在多个部委讨论和修改的钢铁产业振兴规划,按照目前计划,将递交国务院讨论。昨天,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首次正式透露的钢铁产业振兴规划大致内容主要是,将通过各种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附加值,并对钢材进出口关税做进一步调整。    事实上,在2005年公布的钢铁产业政策中就已涉及对产品产业

  • 南钢中型厂技改项目全线停产施工

        由中冶赛迪总承包的南钢中型厂半连轧技改项目通过自开工以来7个多月的施工,已顺利完成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施工内容,克服了“生产不停、产量不减、施工不停、计划不变”带来的诸多困难,于4月13日晚7点迎来了生产线全面停产,突击改造的第三阶段。在仅剩50天的时间内完成第三阶段施工而达到投产

  • 山东日照中联技改项目小投入见真实效

    2007年12月14日、20日,日照中联自行设计、安装的第一个技改项目——水泥大袋包装系统设备改造和水泥包装机振动筛技术改造顺利完成,并一次试车成功,比预计工期提前了4天竣工。经试用,各项设计指标均达到预期效果,改造后的水泥大袋包装系统日包装量比改造前提高了一倍,达到1500吨以上,同时收尘效果显著;振动筛改为滚

  • 小三峡水泥厂首条生产线完成技改

        日前,记者从巫山县经贸委获悉,巫山小三峡水泥厂从县城迁至平安村的新厂址以来,经过几个月的改造、扩建,目前,第一条生产线技改项目全部完成并投产,现日产水泥200余吨。      巫山小三峡水泥厂预计建造两条生产线,目前第二条生产线正在进行磨基、储存、环保

  • 和利时公司承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司国债技改项目

      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专家组于2007年8月2日在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召开了《百万千瓦核电站安全相关级数字化仪控系统本地化》项目验收会。    出席本次会议的包括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处文献处长、何铁群工程师,北京市工业促进局机电处李野川工程师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