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非凡的历程 辉煌的成就

非凡的历程 辉煌的成就
————纪念我国建材工业改革开放30周年

发布时间:2009-02-18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改革 建材 历程 成就

导  读: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革,取得历史性进步的30年,也是中国建材工业迅猛发展的30年。30年来,建材工业的发展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己任。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国家建材部、局党组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建材行业1000多万干部职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先进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体制不断创新,活力不断增强,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历程

  建材工业30年的发展,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新世纪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里,建材工业始终围绕发展这个主题,从行业实际出发,开拓、创新,不断迈上新台阶。

  上世纪80年代,集中力量解决供不应求矛盾,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并呈现全面发展的新局面,集中迸发出对各种建筑材料的强烈需求,主要建材产品异常紧缺。针对这种状况,国务院及时指出,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建材工业必须先行。国家增加了对建材工业的投资。尽快扩大生产能力,解决供求严重失衡的矛盾,成为这一时期建材工业的主要任务。

  建材部局党组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加快了国家投资骨干项目的建设步伐,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完成了河北冀东、安徽宁国、江苏淮海三大水泥引进项目建设。

  但是,只靠国家投资建设项目远满足不了急剧增长的市场需求。1985年,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指引下,国家建材局制定了《建材工业发展纲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投资建材,扭转了水泥、玻璃等主要建材产品供不应求的被动局面。

  在这期间,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洛阳浮法玻璃技术通过鉴定、进行推广;引进了10余项国际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主要设备制造技术,启动了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等,为我国建材工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初步基础。

  上世纪90年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升级

  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建材产品供需日趋平衡,并且正在孕育着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重要转折。由于先进与落后的各种生产力并行发展,建材工业的结构矛盾日益突出,产业发展和能源承受力之间的矛盾也不断加深。因此,推进产业升级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为适应产业发展的变化,国家建材局把“结构、节能、出口”列为“八五”计划的工作重点,并确定实施冀东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泰安万吨玻纤池窑生产线等4个重点建设项目,以带动全行业技术进步。制定了沿江沿海(“T”型)水泥发展战略,以满足东部地区经济蓬勃发展对水泥的需求。

  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国家建材局党组在认真分析建材工业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临近和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要以产量增长为主转到大力提高集约化生产程度、提高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质量和配套能力的轨道上来,即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把跨世纪的中国建材工业逐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原材料和制品工业。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亲自指导下,集中行业内外专家和广大建材职工的智慧,深入剖析了建材工业“大而不强”的本质,于1995年制定了“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建材工业跨世纪发展战略,成为指导行业发展的纲领。

  九十年代中后期,建材工业在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浮法玻璃、新型建筑材料等先进生产力的同时,围绕“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对水泥工业实施“上大改小”;对小水泥进行“限制、淘汰、改造、提高”;组织了国企三年脱困,以及淘汰“两小”攻坚战等;为了突破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投资过高的瓶颈,组织全国水泥设计研究单位和企业联合攻关,在山水和海螺白马山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上实现了“低投资、国产化”。在这一时期还提出了将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和非金属矿物材料及制品作为建材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贯彻落实,对推进建材工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践行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工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材工业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要求,根据行业实际,以调整产业结构和节能减排为突破口,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沿着新型工业化道路大步前进。

  进入新世纪,建材行业加快结构调整的进程,促进了建材工业的全面发展。水泥工业由于实现了“低投资、国产化”,新型干法工艺得到了迅速推广,2004年至2007年,其生产能力年均新增1亿多吨,2007年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占水泥总产量的比重达到54%。2001年至2007年共淘汰落后水泥能力约2亿吨。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等行业中,先进生产能力现已占居了主导地位,节能减排也由此取得明显成效。

  近几年来,建材工业着力研究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但在理论上做了深入研究,在实践上也做了有益的探索。目前建材工业已被国家列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行业。北京水泥厂、乌兰水泥集团公司、亚泰水泥集团公司、蒙西高新技术产业园进入了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行列。

  建材工业30年的发展,始终践行在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的进程中,为到本世纪中叶实现我国建材工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就

  改革开放的30年,使我国建材工业彻底告别了产品短缺、工艺落后、装备陈旧、结构单一、缺乏活力的历史,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的需要。建材工业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生产规模跃居世界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建材生产大国

  我国的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和卫生陶瓷等主要建材产品年产量已先后跃居世界首位。2007年,我国生产水泥13.6亿吨,平板玻璃5.5亿重量箱,卫生陶瓷1.59亿件,建筑陶瓷产量56亿平方米,玻璃纤维161万吨,分别是1978年的21倍、31倍、68倍、1026倍和39倍。如今,全球近一半的水泥、平板玻璃和建筑陶瓷都在中国生产。

  产品质量明显提高,门类品种日益丰富,配套能力显著增强。上世纪80年代,我们曾经把满足建设三星级宾馆所需建筑材料的品种、质量和配套作为追求目标,今天,我们不仅可以为五星级宾馆所需的建筑材料配套,还可以为航空航天、军工、高新产业等提供特种材料。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主要产品、技术和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建材主要产业在技术进步方面经历了以引进消化为主到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进而以自主创新为主的过程,主体技术和装备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实现了出口。

  我们已经建成日产4000吨级及以上新型干法生产线171条,其中海螺建成的4条日产万吨生产线已经成功投产运行多年。日产4000~6000吨规模生产线的装备国产化率达到90%。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洛阳浮法玻璃技术日臻成熟,建成了多条日熔化900吨浮法玻璃生产线,在超厚和超薄浮法玻璃的生产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电子工业用0.55mm、0.70mm超薄浮法玻璃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自主开发生产7800吨陶瓷压砖机,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超大超薄陶瓷板、多晶硅石英陶瓷坩锅研发成功并实现产业化。大吨位玻璃纤维池窑技术、全氧燃烧技术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新型建筑材料、树脂基玻纤增强复合材料、混凝土及制品、非金属矿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制品等行业,在工艺、技术和装备领域都取得了显著进步。我国2.0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玻璃钢叶片、年产千吨级的碳纤维项目均已投产。

  信息化正在逐步与建材工业实现有机融合。计算机辅助研发、辅助设计、生产过程集散控制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等,已先后在我国建材行业尤其是大企业集团中得到应用推广,并取得较好实效。

  建材科研成果硕果累累,30年来共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0项、三等奖1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54项;建材行业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36项、199项和406项。

  多元化投资格局形成,企业组织和地区结构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打破了思想禁锢和体制障碍,激发了社会各界投资发展建材的积极性,除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各种所有制建材企业快速发展。拉法基、豪瑞、海德堡、PPG、圣戈班、皮尔金顿等国外建材大企业,华润、台泥、亚泥、嘉新、台玻等港台企业纷纷进入大陆;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国内外金融资本介入建材企业的并购重组之中。多元化投资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了技术进步,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近60家建材上市公司在沪深两市共募集资金500多亿元,其中仅水泥上市公司就实现融资约350亿元,有力推动了自身发展和购并重组工作。2007年在各种建材所有制企业中民营及民营控股企业资产总额所占比重已达50.9%,外商及港澳台控股企业占18.8%,国有及集体控股企业占30.3%。

  30年来,建材工业涌现出了中国建材、中国中材、安徽海螺、北京金隅、山东山水、拉法基瑞安、江苏华尔润、广东南玻、河北惠达以及广东新明珠、广东东鹏等一批行业骨干大企业。他们通过自身内生式滚动发展、外延购并重组等不同方式,迅速发展壮大,已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在推进企业组织结构优化、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大企业的发展提高了行业生产集中度。截至2007年,17家年产千万吨级以上规模的大型水泥企业集团水泥熟料产量占全国总量的27%;6家年产2000万重量箱以上的平板玻璃企业集团产量占总量的31%;3家大型玻纤企业集团产量占总量的52%;5家大型石膏板企业集团的产量占总量的41%。大企业集团的迅速成长,有效促进了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市场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区域市场竞争更趋有序。

  伴随着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国建材工业的地区生产力布局出现了可喜变化,尤其是自2004年以来,东部地区建材工业资本和技术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2007年中西部地区建材工业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高于东部地区20个百分点以上,中西部地区实现的建材工业增加值占到了全国的近40%。

  对外贸易发生重大结构性变化,对外工程总承包成为新亮点

  2007年我国建材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31亿元,是1981年的71.3倍。可喜的是,出口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单纯的产品贸易发展到产品、技术、装备和工程总承包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工程总承包从无到有,并实现快速增长。

  技术、装备出口和对外工程总承包堪称改革开放30年来建材工业对外贸易的最大亮点。我国企业已经屡屡在外成功承包包括日产万吨级在内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和日熔化900吨的浮法玻璃生产线,项目遍及新兴经济体和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7年,仅中材国际在国际水泥工程承包市场就占到了25%的份额,跃居世界第二位。目前,我国已经能够为海外任何国家和地区出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泥等成套技术装备,并承包全部工厂建设工程。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稳步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建材工业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2007年建材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00年下降了48%,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也大幅降低。

  近几年建材工业在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方面取得可喜成果,在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矿山尾矿、建筑废弃物和有毒有害废弃物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贡献。2007年,建材工业粉煤灰的综合利用量占全国的30%以上,煤矸石的利用量占全国的50%以上,利用固体废弃物达到5.6亿吨,是2000年的2倍多。水泥工业已建成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92台,总装机容量740MW,年发电能力49.6亿度,相当于年节能182万吨标准煤,减排CO2473万吨。实践证明,建材工业完全可以,也正在朝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的方向迈进。

  建材工业30年发展的巨大成就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取得的,是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不断解放思想、不懈奋斗的结果,是全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结果,是全行业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结果。

  体会

  建材工业30年的大发展、大飞跃,是在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体制大变革下取得的。期间虽历经起伏与调整,也不乏挑战与徘徊、挫折与教训,但建材工业仍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取得的巨大成就,值得我们很好的深思与总结。现在回过头去看建材工业30年走过的不平凡历程,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去审视,我们认为,带有行业发展普遍指导意义的体会主要有五点。

  一是坚持以市场需求特别是建筑业需求为导向,推动行业理性发展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首先就要求行业发展要接受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规划指导。产业政策和规划是国家在统观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义,遵循好产业政策和规划对实现行业理性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是,要以建筑业(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土木工程和房地产等)的需求为主要导向。建筑业的发展离不开建材业,建材工业的发展同样要以建筑业的需求为主要导向,因为70%以上的建材产品是应用于建筑业的。研究表明,建筑业每增加1万元产值,将直接和间接地消耗0.35万元建材产品。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是44.9%,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按照年均增加1个百分点计,到2020年我国还有近2亿人口进入城镇。而每新增一个城镇人口需要配套至少6万元的住宅、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投资。这是建材工业未来的最大市场需求所在。

  坚持以建筑业需求为导向,要求我们不仅要研究城镇建筑业的具体需求,还要研究农村建筑市场和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多种市场需求。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尤其要注意研究建筑节能对建材业的新要求。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已经占到了全社会总能耗的28%,再过20年,这个比例将超过四成,成为我国最大的终端能耗大户,推进建筑节能已经刻不容缓。包括新型墙体材料、门窗、玻璃、保温隔热材料、采暖设施以及许多新型材料、复合材料等,如何更好地满足建筑节能需求,还有许多研究开发工作要做。

  坚持以建筑业需求为主要导向的同时,还要注意研究包括汽车工业、化工、冶金、新能源、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国际市场给建材工业带来的需求变化、趋势和机会。要注重发现需求,挖掘需求,引导需求,以全面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

  实现行业理性发展,需要注意把握好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关系。进入建材行业的技术,资金门槛相对都不算太高,面对一时的需求拉动,极易导致过热发展。但过热的市场状态是不可能持久的,建材工业已不止一次地吃过重复建设的苦头。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认识,热中要有冷思考,要处理好大与强的关系、速度与效益的关系,防止片面追求规模和速度,避免陷入市场的盲目性陷阱。当前,我们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新起点上,与此相适应的是,包括建材工业在内的竞争性行业在完成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进程后,将告别过去的高增长历史,进入平稳增长时期。大企业更要立足行业全局,在引领理性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只有坚持尊重市场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建材工业的理性发展、良性发展。实践证明,偏离了市场需求,违背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无论是滞后还是过度超前发展,行业发展都会出现问题,都不可能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坚持以节能为中心的结构调整,推动行业节约发展

  原材料离不开矿产,生产离不开窑炉,“矿业加窑业”是建材工业的基本产业特征,没有资源和能源,建材工业的发展就成为“无米之炊”。过去建材工业长期存在的“小、散、差”,同时伴随着资源能源过度消耗的问题。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建材工业30年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节能为中心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是一个不断摸索如何推进行业节约发展的过程。

  我们一直坚持以节能为中心的技术结构调整,它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节约发展。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不以低能耗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替代高耗能的湿法工艺,水泥行业和企业必将在资源、能源瓶颈约束下无以为继,万元增加值能耗就不会是现在的不到5吨标煤的水平,何以谈得上节约发展。我们只有依靠自主创新,不断开发节约资源、能源的新工艺、新技术,并依此持续地进行技术结构的调整,加快发展节能的工艺技术,加快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节约发展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节约发展还有许多工作可抓,如大力发展加工制品业,完善产业体系的内部结构,推动建材工业向低能耗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等。

  我们尽管在节约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建材工业还存在不小差距。由于历史原因,一些高能耗设备还在运转,人们的节能意识还不强,节能管理还比较薄弱,许多建材产品的单位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存在明显差距。比如,我国大型水泥企业的新型干法水泥工艺的综合电耗以及浮法玻璃的平均能耗都要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0%左右。同时,我国水泥总量中还有超过40%的产量是由立窑等落后工艺生产的,平板玻璃行业目前还有占总量10%以上的落后小玻璃,墙体材料中仍有近60%的实心黏土砖,建筑卫生陶瓷、砖瓦、玻纤等行业也都存有相当数量的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落后企业。因此,推动行业节约发展,淘汰落后依旧是节能工作的主要抓手。

  建材工业的节约发展涉及到从原料开采、运输、生产以及市场等诸多环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今天,发展低碳经济是产业未来的方向,全行业对此都要有清醒认识,要抓住机遇,坚持不懈地推进建材工业走与资源、能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是坚持大力发展制品业,推动行业协调发展

  国务院领导同志曾经指出,过去我们讲建材工业的发展,偏重于讲生产、讲产量,重制造轻加工,重生产轻应用,建材工业要向制品业方向发展。30年的发展成就充分证明这一指示是完全正确的。

  建材工业的内涵早已不是单纯原材料制造业的概念。无论是水泥、玻璃还是陶瓷工业,每一个产业都是一个体系,它们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自身产业链上的协调。我国水泥工业30年来之所以发生了巨大变化,是与水泥粉磨、散装水泥和混凝土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的,这些环节都是水泥熟料制造业延伸、衔接市场应用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平板玻璃工业如果没有工业技术玻璃等深加工玻璃制品业的发展,它的发展就会缺乏载体,这是不可想象的。从行业整体角度看,我国水泥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在建材全行业所占比重之所以会告别一业独大的历史,下降到2007年的30%,主要是因为建材其他产业,尤其是加工制品业的快速发展。今天建材工业的百花园,就是我们始终坚持了产业协调发展而培育的百花园。

  “矿业加窑业”的基本产业特征并不代表建材工业的全部内涵。建材工业延伸产业链的结果是不仅有原材料制造业,还派生出加工制品业、物流业和商业,产业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形成了每个行业的高、中、低端技术和产品结构,形成了大、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的相互匹配和协调发展,各有分工,各有侧重,相互配套,协调发展,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建材工业体系,既较好地促进了行业协调发展,形成了良好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又较全面地满足了不同市场、不同层次消费主体的需要。

  建材工业要在社会分工和消费市场日益细分的新形势下,不断探讨、实践产业链的延长和交叉、细分,形成优势互补、全面协调的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加工制品业,发展部品、部件,走标准化、规范化和配套之路。要加强应用研究,才能使新产品有好的使用,以全面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对建材提出的新要求。当然,产业的协调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符合产业发展自身规律,也要顺应当时当地的经济情势,还要与资源、能源、环境,尤其是市场需求和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发展水平相协调。

  从原材料制造业到加工制品业,是一次重大提升。一个只重视制造,忽视发展加工制品的行业,就会出现“长板”或者“短板”现象,这样的“独舞”是无法演绎成为一台令人心动的大戏的。红花还需绿叶扶,坚持大力发展加工制品业的产业协调理念,不仅有利于改变单纯追求规模和数量的老套路,也有利于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实现行业的协调发展。

  四是坚持循环经济模式,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建材工业是典型的资源、能源消耗型工业,没有资源、能源的支撑,建材工业的发展将寸步难行。建材工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资源、能源的消耗和环境负荷的加重。尽管在30年发展的历程中,建材工业始终把节约资源、能源和减少污染排放作为行业的主攻方向,也取得十分明显的成效,但是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将严重制约建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材是工业领域中较早地开展发展循环经济研究的部门,并且在理论和行业实践的结合上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实践,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体现在建材企业自身废水、废气、余热、废渣利用等的小循环上,还体现在建材企业大量使用粉煤灰、高炉矿渣等工业废渣替代天然资源作为原料,利用电厂脱硫石膏生产石膏板,利用建筑垃圾代替砂石和骨料等建材与化工、电力、建筑等行业之间的中循环上,也体现在建材企业消纳、处理工业和生活废弃物、有毒有害废弃物并节省资源、利用热能等建材行业与社会之间的大循环上。这些都是我们不断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三个循环”推动行业实现持续发展所做的有益尝试和实践。目前,建材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环节和消纳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工业部门之一。而水泥工业和墙体材料工业则是建材全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

  建材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这些前景不仅孕育于我们已经成功开展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提高利用率方面,孕育于广泛开展的对各种废弃物的再利用,产品质量、寿命的提高和性能的改善,以及对建筑垃圾再利用的深入推进等许多方面。建材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还具有遍在性特征,无论是上、中、下游还是相关领域,都有很多文章可做。循环经济渐行渐近,建材工业没有时间等待,必须从现在起就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研究,深入实践,走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模式,这既是我国建材工业面临的挑战,更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我们要善于变压力为动力,在实践循环经济模式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五是坚持自主创新,推动行业科学发展。

  过去我国建材工业之所以长期发展不上去,除了资金和市场等约束外,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工艺、技术和装备的落后拖了行业发展的后腿。30年来,建材工业一个成功经验是,我们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了行业工艺、技术和装备落后的瓶颈。以水泥工业为例,我们在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抓住了新型干法水泥投资高、效益差的主要矛盾,通过实施“科技创新、设计优化、国产设备、业主负责”的重大措施,实现了低投资,从而达到了加快发展的目的。今天,我国建材主要产业已拥有了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使得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从梦想变成了现实。30年的发展经验证明,坚持自主创新,实施“科教兴建材”战略,是推动行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要素投入增加,那么受限于资本、劳动投入边际回报递减,经济增长最终将出现停滞。持续、稳定发展最终必须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技术进步中实现。我们过去常说的建材工业“大而不强”,实际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实现“由大变强”,就是要通过创新工艺、创新装备、创新产品和创新观念、创新机制等来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是行业实现“由大变强”、科学发展的原动力。

  经过30年的发展,建材工业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正在形成。要实现建材工业由大变强,就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当前,行业技术成果的来源正在从过去主要依靠科研院所和高校逐渐向大企业转移。转制为科技型企业的科研设计院所与产业结合也更为紧密,中小型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不断闪现。今后,我们要更好地巩固这个良好的局面,进一步增强建材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推动行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回顾过去30年,我们感慨万千、无比自豪。展望未来前景,我们充满期待、信心百倍。我国建材工业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既是传统产业,更是未来较长时期内的朝阳产业。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方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协调为基础,以循环经济为模式,以自主创新为动力,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材工业就一定会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实现“由大变强”。

  总结30年来建材工业发展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对于开创建材工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具有指导意义。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开拓进取,为实现建材工业的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or3p.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多核计算和传感器未来将改变世界

下一篇:中国阀门企业要充当国际市场的新主角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自动化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改革 建材 历程 成就
  • 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获批

    会议指出,推进自贸区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 工厂自动化程度提高 美的或继续大规模裁员

    未来家电企业将更加注重高端产品的研发,像过去一样盲目扩建工厂扩大生产规模的模式将成为历史,家电行业为了自救与转型,也会陆续走上裁员和关厂的改革之路,这一是减产,二是提高效率,同时还能优化研发生产结构。

  • 能源改革刻不容缓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要密切跟踪当前国际能源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完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推进能源价格、石油天然气体制等改革,大力发展非常规能源等。

  • 中国纺织业:改革重振企业家经济

    纺织是250年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动者,在工业文明发展的大多数时间里,纺织工业是主导,是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跳板。中国纺织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是对外开放和市场改革的探路者与先行者。

  • 电煤合同价尘埃落定 煤电市场化改革方向不会变

      拉锯近8个月的电煤合同价终于尘埃落定。昨日,记者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获悉,2009年电煤合同已经签订大半,其价格以企业双方商洽为准。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表示,煤电市场化改革方向不会变,无特殊情况,中央不会出面干预煤炭价格。     2009年全国电煤合同签订汇总大体上可分为两

  • 改革开放三十年工程机械创造东方奇迹

    前言——东方奇迹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快速发展,令世人瞩目。新中国成立之初,还没有工程机械产业,只是一些修配生产点和小型施工机具。直到1961年4月24日,在机械工业全面发展中诞生了这个行业,在原机械工业部内组建了工程机械专业管理局。当时只有14家直属企业,978台机床,固定资产9638万元,职工

  • 电力改革 打破垄断格局

        2007年7月1日,俄罗斯历时5年的电力改革将宣告结束。通过重组成立的各大电力公司绝大多数目前已经有了新老板和投资人,他们作为独立的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私人投资源源流入,新建项目纷纷上马,老旧电站加速更新改造。垄断的打破激活了电力市场竞争。     统一电力公司是在苏

  • 2008年央企改革的着力点

        2008年是中央企业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中央企业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优化布局结构,不断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2008年,央企改革将有以下几个着力点。     回顾:近年来,中央企业股份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尤其是2007年,中央企业抓住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

  • 西门子与九牧集团在碳中和领域启动战略合作

    帮助九牧顺利实现“未来5年碳达峰、15年碳中和”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助九牧打造全球卫浴建材行业绿色标杆,开拓行业可复制、可借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双方携手促进卫浴行业全产业链向低碳发展西门子与九牧集团(九牧)近日启动战略合作,致力于帮助九牧顺利实现“未来5年碳达峰、15年碳中和&a

  • 从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看中国制造 2025

    德国提出工业 4.0 战略,旨在通过工业化和智能化的综合发展,推进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制造业生产的灵活性、缩短上市时间,并提升产品竞争力。山特城堡系列 C1-3kVA UPS,可为制造业生产端的智能装备、智能检测、智能包装、智能仓储中的精密设备、嵌入式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提供电源保护,在冶金、建材、玻璃、汽车等

  • 新品速递丨易能EN550,让节能更简单

    EN550系列整流回馈单元是在易能电气多年技术积累平台上开发出来的一系列主动式前端单元,采用先进的核心算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将电机调速过程中所产生的再生电能回馈至电网,避免采用常规能耗式制动单元的能量损耗,从而达到节能效果。适用于行车、提升机、塔吊、磕头机、离心机,以及建材和矿山行业等领域。

  • 热烈祝贺桂林鸿程荣获2019中国碳酸钙行业创新奖!

    热烈祝贺桂林鸿程荣获2019中国碳酸钙行业创新奖!建材,智能化,

  • 商务部:我国今年面临贸易摩擦形势复杂严峻

    数据显示,从行业来看,钢铁、化工、建材是立案数量较多、涉案金额较大的行业。从国别来看,美国、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是对我国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数量较多的国家。

  • 精装房走向定制家居,或迎来下一个爆点时刻?

    全屋定制是消费市场的风口,精装房是政治政策下的强制要求,两者的出现注定了房地产企业和家装建材行业之间会有一次深度合作。

  • 互联网大鳄入局家居建材装修 六大变化或将无可避免

    家居、建材、装修等泛家居行业在新寡头外加互联网的冲击下,正在或将要发生一系列变化。

  • 互联网家装发展的历史意义

    互联网家装的兴起让我们有机会重新认识我们行业的使命。长期以来,我们认为我们行业是家居行业,是销售建材和家具产品的。

  • 石油化工的崛起历程

    石油是一种粘稠状的,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液体。900年前,中国宋代科学家沈括(1031-1095)首次在《梦溪笔谈》中使用“石油”这个名称。尽管,很早就有过零星的关于石油的记载,例如17世纪有人介绍过石油可作润滑剂、油漆、灯油等,并曾建厂提炼,18世纪又有人发明了煤油灯,且有人建厂专门提炼灯用煤油,但是,石油被

  • 世界剑杆织机的发展历程

      早在150年前,有梭织机逐步代替手工织布,那时有梭织机比手工织布的产量高1倍。1844年开始出现无梭织机,柔性剑杆织机起始于1925年,二战后,50年代至60年代实现商品化生产,并逐步取得显著进步,目前剑杆织机引纬率达到1500m/min以上。   剑杆织机主要是为解决引纬方法而设计,包括刚性、柔性及可伸缩

  • 雷前治:“十五”期间水泥工业的三大成就

          日前,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在接受数字水泥网采访时,就“十五”期间水泥工业的发展发表了如下的意见:“十五”期间,我国的水泥工业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取得三项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是新型干法水泥高速发展。2000年,我国新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