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企业资讯>石油化工的崛起历程

石油化工的崛起历程

发布时间:2005-02-19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企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石油 化工 历程 崛起

导  读:

石油是一种粘稠状的,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液体。900年前,中国宋代科学家沈括(1031-1095)首次在《梦溪笔谈》中使用“石油”这个名称。尽管,很早就有过零星的关于石油的记载,例如17世纪有人介绍过石油可作润滑剂、油漆、灯油等,并曾建厂提炼,18世纪又有人发明了煤油灯,且有人建厂专门提炼灯用煤油,但是,石油被大规模开采和利用还是近百年来的事情。七十年代以来,对石油需求量猛增,全世界1968-1978年开采的石油与此以前110年开采的量相等。中国目前最大的油罐,罐底的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罐体高度为21.8米,可容纳十万立方米原油。今天,石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无论在空中、在海洋、还是在陆地上,对提供动力来说,石油都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提供化工原料来说,石油正在发挥着它巨大的潜力。石油的利用,促进了整个世界的进步。
  
  石油炼制的第一步是利用石油组成成分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1823年,俄国人杜宾宁兄弟建立了蒸馏装置。到了十九世纪中叶人们开始对原油进行分馏。当时认为挥发性油危险而将其弃去,主要提炼供灯用的煤油。到十九世纪末,出现了多种内燃机,需要大量汽油作为燃料,这便使对石油的简单分馏转变为多提炼汽油。从1906年开始,人们把酒精精馏塔用于石油精馏。后经不断改进,到1923年出现了减压蒸馏法,这便可以从石油获得更多的汽油、煤油、柴油和润滑油。随后,汽车工业需用汽油的量越来越大,而原油中轻质馏分的含量又不超过20-30%,若仅采用精馏的方法,必然不能解决供不应求的矛盾,于是,发展起来了裂解蒸馏法。
  
  裂解原理是英国人瑞特伍德于1889年首先提出的,他通过高温加热,把分子量大的烃类分解为分子量小的烃类化合物。在工业上首先采用液相裂解过程,裂解装置为美国人柏尔顿最早建立,并被广泛采用。柏尔顿法于1912年获得专利权,到1921年就有800个以上的柏尔顿裂解蒸馏釜工作。人们在实践中发现,通过裂解得到的挥发性油比直接蒸馏所得到的更适用于内燃机。为了鉴定挥发性油的质量而提出了“辛烷值”的概念,从裂解得到的挥发性油,其辛烷值高,而从直接蒸馏得到的则辛烷值低。二十世纪以来,随着航空和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要求有更多的高辛烷值汽油,于是又出现了催化裂化方法。
  
  最早的、具有代表性的催化裂化方法是胡德利法,它用含水硅酸铝做催化剂,可得到大量高辛烷值的挥发性油,于1936年在美国实现了工业化。五十年代以后又发展起来了加氢裂化,它是在氢气和催化剂存在下,把使用价值低的、沸点高的馏分转化为沸点低的液体产品,于1959年7月在美国加州美孚石油公司投产,这是加氢裂化在炼油工业中工业化的开端,它是炼油工业中比较先进的生产工艺。
  
  1919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以石油产品丙烯为原料,采用硫酸水合法生产异丙醇,并于1920年投产。这是石油化工的开端。1940年11月实现了催化重整的工业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用以生产TNT(三硝基甲苯)炸药。到了1949年,美国环球油品公司研究成功了铂重整并实现了工业化,催化重整开始发展起来。在炼制石油过程中,人们发现石油裂化后的气体中含有相当数量的烯烃,不过,其中作为化工最主要的原料乙烯含量却比较少。于是人们又设法扩大乙烯的来源。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于1920年将乙烷及乙烷与丙烷的混合物进行了脱氢和高温裂解以制取乙烯的实验,于1923年投产,建成了第一个石油人工基地。从此兴起了石油化工,并得到高速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md8i.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华北局水平井钻探异军凸起

下一篇:32.2亿元:吐哈瞄准新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石油 化工 历程 崛起
  • 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十四五”将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水泥、化工、电解铝、造纸等行业,前期也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工作,生态环境部正考虑在“十四五”期间加快纳入。

  • 日本进一步限制或波及韩国汽车及化工行业 韩企正做应对之策

    日本政府可能会在本月晚些时候将受到出口限制的产品广泛扩大到汽车和化工行业。Shin表示,LG化学一直在努力使电动汽车电池生产中使用的电解质等材料的供应商多样化,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

  • 商务部:我国今年面临贸易摩擦形势复杂严峻

    数据显示,从行业来看,钢铁、化工、建材是立案数量较多、涉案金额较大的行业。从国别来看,美国、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是对我国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数量较多的国家。

  • ABB白皮书阐述数字化如何促进中国化工行业转型

    ABB积极探索在需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和环境监管日益严格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利用数字化大幅提升化工厂的运营和产出。ABB在今天发表的白皮书《用技术改变中国的化工运营》中表示,中国化工行业正处于转型的重要阶段。

  • 半导体材料供应商加紧布局 人才之困急需破解

    5月30日,全球领先的化工企业巴斯夫对外宣布,位于浙江嘉兴的新建电子级硫酸装置正式投入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国日益增长的半导体制造行业。而在不久前的5月18日,中船重工七一八所对外宣布,一期项目投产、二期项目开工。中外半导体材料企业紧锣密鼓地在中国布局,无疑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加速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 基础化工行业:周期重点关注农化、维生素板块

    12月份基础化工行业市场表现。12月份中信基础化工指数下跌3.00%,在中信29个一级行业里涨幅排名第19,跑输上证综指2.70个百分点;从估值水平上看中信基础化工板块PE为28.62倍,环比下降2.69%,全部A股的PE为18.39倍。

  • 十二月首选行业:银行、机械及电子

    布局2018年,进攻的主线建议聚焦金融服务、消费扩散以及制造升级三条主线,其中金融服务关注业绩拐点的银行和保险,券商标配,消费扩散关注食品饮料、医药等,制造升级关注光学光电,化工、工业机械,汽车零部件,中长期持续看好进口替代相关方向,包括工业机器人、液晶面板、仿制药、汽车零部件等,主题上建议布局具有中

  • 化工、电子行业最受机构关注 大数据及自动化热度高

    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不完全统计,11月27日至12月1日,一共有98家A股上市公司被多家机构调研,其中,属于中小板的有49家,属于创业板的有28家,另外21家来自A股主板。中小创板公司合计占比79%,与此前一周持平,具体而言,中小板的比重有所上升,达50%。?从行业分布来看,过去一周机构扎堆化工、机械设备、电子行业,分别调

  • 非凡的历程 辉煌的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革,取得历史性进步的30年,也是中国建材工业迅猛发展的30年。30年来,建材工业的发展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己任。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国家建材部、局党组和

  • 世界剑杆织机的发展历程

      早在150年前,有梭织机逐步代替手工织布,那时有梭织机比手工织布的产量高1倍。1844年开始出现无梭织机,柔性剑杆织机起始于1925年,二战后,50年代至60年代实现商品化生产,并逐步取得显著进步,目前剑杆织机引纬率达到1500m/min以上。   剑杆织机主要是为解决引纬方法而设计,包括刚性、柔性及可伸缩

  • 制药新时代下与P-MEC China共同见证的中国制药行业崛起

    由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欧洲博闻展览咨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UBM Sinoexpo) 协办的“第十二世界制药机械,包装设备与材料中国展”(P-MEC China)将于2017年6月20-22日再度强势登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与P-MEC China共同见证新时代下的中国制药行业崛起,为中国高端制药设备生产企业构建起国际

  • OFweek行业研究中心: 中国机器人产业如何实现低谷崛起

    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不断崛起,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机器人产业第一大国,但是我国机器人市场特别是高端机器人市场基本被国外机器人巨头所占据。中国机器人产业想避免“低水平竞争”而直面“如何低谷崛起”的课题。

  • 新能源崛起 法国在经济危机中寻找绿色生机

      就在几年前,以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开发为代表的绿色经济还被视为环保主义者的时尚词汇,似乎距现实较远。不过近几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传统能源价格波动巨大的双重压力下,绿色产业正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作为欧洲可再生能源生产大国,法国一年多来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以期在经济危机中把握绿色生机。   大力

  • 国产伺服企业竞争力分析

    国产伺服企业竞争力分析    “洋品牌伺服的价格从1万块降到六七千,这就是国产伺服企业竞争力增强的最好证明”,南京埃斯顿的一位高级研发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的工资虽然比在外企低一些,但是这种由于自己努力,推动整个市场格局发生变化、为国家自主掌握核心伺服技术而奋斗的成就感,只能在本土企业的工作中

  • 列强环伺,国产伺服如何突围?

    列强环伺,国产伺服如何突围?     “中国伺服市场容量很大,但中国的伺服产业才刚刚起步,国外品牌已经纷纷进入并占居了绝大部分的市场,国产伺服要想与之竞争,还有一场硬仗要打。”一位业内人士谈及目前国内的伺服产业现状,言谈中透露出些许担心。     21世纪以来,我国工业自动化的

  • 伺服产业中国崛起

    伺服产业中国崛起 Servo Product is Raising in China     选择这个时候谈论伺服产业正合时宜。经过20年的发展,伺服产品之于中国制造业,已经不再是许多人眼中为追求苛刻的产品质量而选择的奢侈品,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伺服产品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高效的生产所发挥的作用。正如众多国内伺服产业

  • 机床业上演大国崛起

    业内人士认为,行业内的整合、旺盛的国内需求和政策实质性支持,将成为2007年甚至今后一段时期机床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源动力。 日前,沈阳机床集团49%股权转让项目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的消息公布后,不断有消息称众多资本“大鳄”对该项目窥探已久,纷纷前去考察。而与此同时,作为国内大型机床制造基地之一的陕

  • 中国紧固件在产能过剩中才能不断崛起

        中国紧固件生产能力过剩之说并非空穴来风,2005年我国紧固件产量达370万吨,列世界第一,紧固件生产能力大于市场需求,是个不争的事实。但这都是低档产品,且8.8级以下普通低档标准紧固件占45%——50%,这些都被国务院颁布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中列为机械产品限制类发展项目。可有许多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