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欧美日合作新电动汽车技术标准给国内带来尴尬

欧美日合作新电动汽车技术标准给国内带来尴尬

发布时间:2011-12-15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电动汽车 技术标准 新能源汽车

导  读:

近日有消息传来,日前欧盟、日本、美国一致同意,加快推动电动汽车国际标准的制定与应用。

近日有消息传来,日前欧盟、日本、美国一致同意,加快推动电动汽车国际标准的制定与应用。并在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的框架下密切合作,力争全球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按照这样的说法,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虽然早早启动,但到现在仍没有明确的说法。显然已经是起了个大早、是不是能够赶上晚集还需要看欧美日的脸色!

 

在标准制定方面,起大早赶晚集确实令人感到很是无奈。这里面,既存在着方向与目标的不够确定、又有制造技术的保障不足问题,都可以说是国内在新能源标准上费力不讨好的关键。原本“十五”期间就已经落到发展规划上的新技术问题,到了现今的“十二五”开年,仍然难下决心确定,可想而知,在新能源决策问题上是多么的尴尬!或许,过去所预想的弯道超越规划、以及率先在国内普及新能源汽车,眼瞅着都要成为被自己拖得难以兑现。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成为焦点的情况下,这样的做法,不仅反映了新能源决策中存在的优柔寡断问题、同样也对国内近一步发展技术起到了人为的阻力作用。这恐怕才是,欧美日联合新技术标准,会置国内新能源规划于很尴尬地步的主要原因。

 

新能源标准为何屡拖不决

 

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就新能源汽车的声势,应该是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响亮的。因为,新能源汽车在世界格局上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先能够起跑,自然就会领先一步。然而,作为汽车的新技术概念,基础技术以及系统的连接技术、才是保障新能源发展的关键。如果不能够满足基础制造上的衔接以及系统工程技术方面的完善,纵然是具有了新能源发展的技术、也会出现系统转化方面的问题。像国内就新能源插电装置的统一,就出现了各种样式的版本,以至于统一起来所耗费的经历更大。

 

至于新能源规划的制定与完善的问题,基础技术与所制定的新标准,自然是相辅相成的问题。以往国内的汽车标准制定,大多都是延续国际已成型标准、或是国际接近的标准照搬或改进。而现在,国际标准难见踪迹,反而倒成了国内在制定标准或规划时的难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看到,国内由于基础制造的单薄,才是真正让标准制定上进退两难的关键所在。其实,像国内创新推出的燃料电池安全需求标准,就连国际相关机构即将颁布的安全法规里,也很多的收入了国内的相关内容。所以说,在制定新标准方面率拖不决,显然是与技术基础支撑不足有着切实关联的。

 

国际新标准制定对国内不利是否会延续

 

在国内新能源说了这么长时间以后,国际汽车才要联合起来制定游戏规则,这一方面说明国际汽车联合的能力存在,其目的就是指向国内市场;另一方面,他们的联合任务之一,就是看国内的市场变化程度,这恐怕才是欧美日能够一拍即合能够制定新能源标准的主要原因。

 

所谓联合问题,可能是国际汽车企业对付国内竞争的一个重要信号,这些年尽管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关系,但在面对中国这个汽车大市场的情况下,他们的长久利益显然是一致的。所以,对于合作或者联合做事,已经是各个跨国汽车企业常有的现象。而在新能源这个联合任务面前,无论是欧洲汽车、还是日美汽车,显然都会需要同时出现在国内市场,一来他们可以在控制价格上高调保持一致、二来也可以在技术的保障问题上,从而形成一个口径的对国内汽车、特别是自主汽车的竞争。这样一来,他们只需要在原有的技术标准上,进行技术层面的调整与改进,就可以很快制定出相应的新能源标准!换句话说,他们只需要在欧、美、日等企业层面达成怎样面对中国市场的共识,就已经足够了!

 

客观的讲,在新能源标准的制定方面,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毫不费力地就能够达成共识,这必然是源于他们在国内的布局状况与实际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一旦国际标准能够建立起来、并付诸实施,不仅仅会在技术上又领先了一步,而且也在标准的制定上让国内汽车举棋不定。因为,如果还需要在新能源方面学外方的标准进行制定,不仅会使国内的新能源发展感情上难以承受、还会使国内的市场处于被外方牵着走的局面。应该说,国际联合制定新标准,绝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更是他们知己知彼后的战略走向问题。所以,我们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落后,自然不能从起步晚问题上找原因、而是应从人为造成延误战机的问题上找不足……!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q1p1.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第三方自动化服务市场将平缓增长

下一篇:今年整体减排目标或难实现 火电央企减排压力最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电动汽车 技术标准 新能源汽车
  • 浩亭珠海:工业自动化的极致“连接”

    为庆祝珠海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成立35周年,珠海外商微信公众号自3月中旬起推出“35周年特别策划”——以系列报道的形式,讲述在珠外企的故事。这当中有扎根珠海数十载的常青树,有顺应时代转型成功的佼佼者,有不断超越自我的领航人,有跨国公司,有家族企业——以小篇幅讲述大故事,让更多的人加深对珠海外资企业的了解。浩

  • 绿色新势力——直流微网知多少?

    直流微网就是以直流传递电能,通过直流电缆连接直流负载和直流电源,‌直接使用直流能源的电力系统。它能有效整合分布式能源、储能系统、负载等资源,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新能源,电动汽车,数据中心,

  • 苹果自动驾驶项目面临挑战,多名高管相继离职

    据了解,Ulrich Kranz在汽车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在宝马工作长达30年。他离开宝马后,与他人创立了电动汽车初创公司Canoo。自动驾驶,主芯片,ERP系统,互联网,EMS,

  • 三种实时控制方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电动汽车驾驶员从公用事业公司获得充电时间信号,从而在可再生能源最充足时加以利用,并充分利用资源,避免浪费。EV电池成为车轮上的能源存储容器,能够在能源需求超出供给时,将多余的电量释放到主电网中。

  • ABB电动交通发布全球调研报告——儿童将主导电动交通未来

    ABB电动交通作为电动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导企业开展了一项新的全球调研发现,尽管儿童在现阶段还无法驾驶汽车,但他们已在推动着电动汽车的变革。调研结果显示,儿童不仅会在环境问题上影响父母,指正他们不环保的行为

  • 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千万辆

    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06亿辆,其中汽车3.10亿辆,新能源汽车1001万辆;纯电动汽车保有量810.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0.93%。

  • 广东:到2025年累计建成集中式充电站超4500座,公共充电桩约25万个

    近日,广东省能源局印发《关于广东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规划》提出,到2025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集中式充电站4500座以上,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约25万个,包括公用充电桩约21.7万个、专用充电桩约3.3万个;累计建成高速公路快速充电站约830座,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全部建成充电基础设施。

  • 瑞萨电子为加速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开发推出复合驱动软件

    瑞萨电子宣布面向电动汽车(EV)车载电池管理系统(BMS)设计人员推出符合AUTOSAR标准的复合驱动程序(CDD)软件模块。

  • 中国IT业研制自有技术标准

        长期以来,中国电子、IT、通信等高新科技行业的发展曾因缺乏自有知识产权而大受掣肘,但近年来,中国各大行业纷纷研制自己的技术标准,使中国高新科技产业逐渐走出了无技术标准的困境。     继3年前中国宣布将为第三代移动电话建立自己的技术标准后,中国又宣布将开发自己的数字电视

  • 华北工控BIS-6960P-A10TW:适用于整车制造焊接线的机器人集群化控制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整车制造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华北工控基于工控力量为汽车制造提供更高效率、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焊接机器人智能控制方案,推出了支持12/13/14代 Intel Core处理器系列的BIS-6960P-A10TW等嵌入式AI计算机。

  • 欧姆龙亮相SNEC 2025:助推新能源产业加速升级,为零碳未来蓄能

    2025年6月11日至13日,全球领先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商及数智低碳转型专家——欧姆龙器件与模块解决方案事业(以下简称"欧姆龙")——携应用于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交/直流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等关键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重磅亮相第十八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SNEC 2025",展位号6.

  • 经纬恒润与长飞先进达成战略合作,共推碳化硅模块新能源汽车应用

    近日,经纬恒润与安徽长飞先进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飞先进”)顺利完成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汽车动力及碳化硅功率半导体领域的资源优势,共同推进国产碳化硅模块的车规认证进程及批量生产、交付,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科技聚焦:一周热点回顾 (2025年5月13日-5月20日)

    本周,全球科技产业继续保持活跃态势,半导体、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迎来多项重要进展和行业盛会。政策利好持续释放,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产业发展图景。

  • 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本周科技产业亮点回顾

    过去一周(围绕5月8日至5月15日),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半导体等领域涌现出多项重要进展和行业动态,政策层面也持续发力,共同勾勒出中国乃至全球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 一周科技与产业领域新闻综述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举行**: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亦庄开跑,20支人形机器人参赛队和9000余名人类跑者同时出发,展现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化潜力。成都国际工业博览会即将开幕**:4月23日至25日,成都工博会将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举行,聚焦“创链新工业,共碳新未

  • 科技与产业一周要闻速递 (4月8日 - 4月15日)

    本周,科技与产业领域新闻热点频现,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均有重要进展和政策发布。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和市场潜力。同时,全球能源转型和数字化浪潮也在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

  • 从工业到生活:欧姆龙多场景数智低碳技术"电"亮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

    数智低碳转型已然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这一转型的核心基石,电子元器件正驱动能源、制造、交通等领域形成"能效提升-低碳减排-价值创造"的良性循环。继电器,智能,新能源汽车,EMS,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