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美国制造业回归的真相和中国的应对

美国制造业回归的真相和中国的应对

发布时间:2014-06-16 来源:《求是》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中国 美国 制造业

导  读:

一些专家学者倾向于认为,美国正在藉第三次工业革命大潮来实现制造业的强势回归,并以此重构全球分工体系。真相到底如何?中国该怎样应对?

  一些专家学者倾向于认为,美国正在藉第三次工业革命大潮来实现制造业的强势回归,并以此重构全球分工体系。真相到底如何?我们该怎样应对?这是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一、危机以来美国制造业的回暖

  二战结束以来,全球分工体系和贸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从产业价值链看,一个重要的趋势是: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逐渐向具有高附加值的价值链两端延伸(主要指市场与研发),而将处于中间环节、附加值较低的制造业向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转移。这一分工的结果,使得自上世纪70年代起,发达经济体制造业普遍经历了趋势性萎缩。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总和的近40%,到2002年这一占比降至30%,2012年进一步跌落至17.4%。在此期间的2010年,美国保持多年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地位被中国取代。

  但自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制造业萎缩的趋势似乎发生了“逆转”。相对于其他行业,近年来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及就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升。数据表明,1970—2009年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从24.4%降为12%,但此后开始企稳,在2012年回升到12.3%。从绝对值看,近年来美国制造业的增长(扣除价格因素)也快于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等主要工业国家,同日本的增速相近。许多人将此称作美国制造业的回归。

  其实,在2011年,波士顿咨询集团(BCG)的经济学家就旗帜鲜明地支持美国制造业全面复苏的观点。他们的分析表明,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快于生产率的改进,加之廉价美元、新兴市场的发展以及中国之外的其他后发经济体的承接能力不足等原因,使得美国至少在针对北美市场的制造品生产中逐渐占优。依目前趋势看,约在2015年前后,美国的竞争优势将较为充分地得以发挥,而向中国的产业转移也不再是美国企业的“当然之选”。

  201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份研究报告通过计量分析发现,美元汇率的竞争力、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廉价能源、与新兴国家在劳动力成本上差距缩小等因素,推动了美国制造业的复苏。特别是,该报告通过对比美国在历次衰退前后的制造业状况发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唯有在本轮危机发生之后,美国制造业不仅得以较快恢复,还迅速地超过了危机前的水平。

  二、美国制造业回暖的原因

  一般认为,促成美国制造业回暖主要有四个因素。

  首先,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由于生产率提高和劳动市场变动等因素,近年来美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2002—2011年间,在主要发达国家中(G7集团),美国是唯一经历了单位劳动成本下降的国家。而在同一时期,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却出现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快于生产率提高的势头。

  其次,随着近年来本国廉价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美国经历了所谓的能源繁荣,使其能源整体自给率有所提高,能源价格走低。特别是在页岩气革命推动下,美国天然气出口增加、进口下降,两者比率从2008 年的24%跃升至2013年的55%。据预测,美国的油气产量在2020年前将增加10%至15%,甚至高达30%至50%。能源繁荣为美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能源成本优势和新的投资增长点。

  再次,早在新千年伊始,美联储通过各种传统工具和融资渠道创新,在较长时间内推行宽松货币政策,造成了所谓的“廉价美元”局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13年,美元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从约130降至92。这为美国制造业及相关出口带来了明显的价格优势。有计量分析表明,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对本国制造业部门的增长有显著的负向贡献,即相对于贸易伙伴本币币值降低或提高,会促进或阻碍本国制造业的增长。

  最后,长期以来,支持和推动制造业发展,是美国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危机影响下,近年来美国对制造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加强。如在危机高潮时,美国政府向濒临破产的通用和克莱斯勒公司提供了高达650亿美元的救助贷款。其后,在2010年的国情咨文中,奥巴马总统提出了在2015年前实现出口翻番的发展计划。为此,美国商务部推出了所谓“国家出口行动措施”。经过努力,这一计划的成效开始显现。在2012年,美国全年出口额达到创纪录的2.2万亿美元。其中,作为最主要的制造品出口在2009年至2012年之间增长47%,出口额一路刷新纪录。

1 2 下页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sr2bl0edr74.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加速创新驱动 应对美国“重振制造业”冲击

下一篇:电梯采购增长快速 推动低压变频器市场发展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自动化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中国 美国 制造业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