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自动化要闻>中国制造2025规划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2025规划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5-03-18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自动化要闻 人浏览
关键字:

制造业 中国制造2025

导  读:

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重要升级方向,就是要探索如何运用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技术,再结合物联网和务联网,在这个基础上,来打造中国制造业整个先进制造的体系,是整个中国工业的升级版。

 对于当前制造业的紧迫形势,以及“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意义,来自央企和国企的老总们有着深切的体会。

“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重要升级方向,就是要探索如何运用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技术,再结合物联网和务联网,在这个基础上,来打造中国整个先进制造的体系,是整个中国工业的升级版。”刘烈宏说。

全国人大代表、江门金羚集团公司董事长潘皓炫则从企业竞争力的角度理解“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提出。他指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而制造业的竞争力,就是盈利能力够不够,即成本在产品售价里面的占比。

潘皓炫表示,在一些传统行业,原材料的成本占产品出厂价格的90%,只有10%的利润空间。而高新技术产业,原材料成本只占30-50%,企业后续研发投入自然也有了更大的空间。

“因此,我们一定要搞智能制造。不把效率提高,无法变成高新技术产业,也就无法在全球竞争。我们现在提出中国制造2025,正是感受到了这样的压力,因此是很好的战略设想。”潘皓炫说。

华电集团董事长李庆奎也指出,经济新常态下,科技创新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和路径。当前,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研发方式、创新手段、商业模式,甚至企业的组织形式已经取得革命性突破,工业4.0正在向我们走来。我们要迎接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充分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安全环保水平、节能降耗水平。

创新驱动推进“中国智造”

作为勾画中国制造未来10年的规划,“中国制造2025”得到了各家央企和国企的广泛响应,并主动与企业自身的实际相结合。

宝钢集团总经理陈德荣指出,着力技术创新,加速转型升级,要借鉴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理念,研究从制造到智造的途径和方式。

作为电子信息行业的企业,以及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重点领域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也在积极行动。刘烈宏表示,一方面,中国电子自身要大量运用工业4.0技术,来建设示范性的数字化工厂。另一方面,中国电子希望在“中国制造2025”的一些关键环节有所作为。

“我们瞄准的是工业控制技术,以及机器人方面。中国电子正在积极布局工控技术,我们也已经获得了国家发改委授予的工控国家实验室的资格。我们过去在机器人方面也有一些探索。”刘烈宏说。

据刘烈宏介绍,中国电子还在考虑将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和智能制造进行有效结合,打造出服务于数字化工厂制造、生产、运营管理的现金信息平台。据了解,目前中国电子已经开始瞄准集成电路和新型平板显示这两大产业来打造这样的系统。

中国普天则通过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相结合,提高了能力和效率,让传统工业变得更加强大。据陶雄强介绍,目前,中国普天在电力、石油、铁路等领域都有非常好的示范案例。

比如,在石油领域,中国普天专门为石油系统在4G基础上定制发开230M无线解决方案。实现了远程的数据采集,让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大幅度提升。

江门金羚集团也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据潘皓炫介绍,以往公司是由1-2个工人管理一台注塑机设备,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且劳动强度非常大。而现在公司装备机械手之后,一个工人可以管理3-10台设备。同时,由于机械手是智能化的设备,有很多传感器,便于后台监控,当设备出现问题时,可以远程干预。“通过智能化的生产和监控,我们大大提高了效率。”潘皓炫说。

“中国制造2025”:

克服挑战迈向工业4.0时代

“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加速“走出去”。2014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装备制造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从亚洲、非洲到欧美发达国家,从铁路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到地铁车辆、有轨电车,从单纯产品输出向产品、资本、技术全方位输出,实现了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提升的历史性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北车集团副总裁余卫平提出:从北车的发展途径来讲,要把现在的“北车国际化”转型升级为“国际化的北车”。依托中国铁路科技进步快速发展的成果,2014年中国铁路技术装备“走出去”迈出坚实步伐。中国北车、南车出口签约额均超过30亿美元,同比增长均超过60%。

1 2 下页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tmko4m7ror1.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工信部:10年进入全球制造业第二方阵

下一篇:“大白”时代来临,中国将成最大机器人市场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自动化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制造业 中国制造2025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