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中国制造仍具竞争优势 成本优势削弱是最大挑战

中国制造仍具竞争优势 成本优势削弱是最大挑战

发布时间:2015-09-01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中国制造 竞争优势

导  读:

中国制造要重塑竞争优势,须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依托国内巨大市场空间和成熟产业体系,广泛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型,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向,从国际制造业产业链的低端向中高端转移。

中国制造要重塑竞争优势,须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依托国内巨大市场空间和成熟产业体系,广泛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型,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向,从国际制造业产业链的低端向中高端转移。

近日,美国一家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位的经济体中,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制造成本指数是96。换言之,生产一件同样的产品,美国的制造成本是1美元,而中国需要0.96美元。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制造”的成本已经逼近美国本土制造业?中国制造业多年来引以为豪的成本优势真的已经消失了吗?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又如何重塑新的竞争优势?有关专家接受了《经济日报》记者的采访。

成本上升绕不开躲不过

成本上升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绕不开,躲不过。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必须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以提升产品附加值,或者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来消化

“成本优势的不断削弱,的确是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秘诀在于低成本竞争优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企业在土地、原材料、能源、劳动力、融资、物流等方面的成本不断攀升,加上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制造的传统竞争优势的确不如从前了。

“中国制造的成本压力突出表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上。”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认为,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速,农民工工资水平也在稳步增长。根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人工成本上升已经连续4年被企业家认为是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压力。

“过去10年,中国制造业的工资上涨了187%,而美国仅增加了27%。”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贺在华说,在工资上涨的同时,中国能源成本提高,而美国由于页岩气产量增加带来能源成本下降。另外,过去10年人民币(6.3721, -0.0039, -0.06%)对美元汇率攀升了35%,都是助长中国制造成本逼近美国的重要因素。

贺在华表示,当前,越南、印度等国家依靠相对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开始向中低端制造业发展;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促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进一步主导高端设备制造、新材料的生产和供应,都将使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更大挑战。

“成本上升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绕不开,躲不过。”李佐军说,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应对成本的攀升,必须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以提升产品附加值,或者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来消化。

赛迪顾问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王镓垠指出,中国制造业成本上涨了,但受困于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的因素,产品的出厂价往往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导致企业挣不到钱。这种局面可能导致一部分制造业企业淘汰出局,也将倒逼中国制造加速走向中高端。

竞争优势有潜力有韧性

中国制造在坐拥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市场的同时,已经形成遍布全国的多层次的产业集群,完全有能力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上下游的产业链支持。高铁、高速公路、航空、水运等多层次交通系统,也有利于降低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

尽管传统的低成本优势削弱明显,不过,不少专家表示,依托国内巨大市场空间和成熟产业体系,中国制造仍然拥有其他国家并不具备的竞争优势。

李佐军认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使中国制造坐拥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市场。这也是其他国家的制造业企业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

“从产业配套的角度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形成遍布全国的多层次的产业集群,工业配套体系在全球独一无二,完全有能力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上下游的产业链支持,帮助制造业企业便捷地获得各种生产要素,从而帮助企业节约生产成本、运输成本、营销成本等。”李佐军说。

潘建成也表示,尽管受成本压力的影响,国内不少制造业企业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但总的来看,国内的产业体系远比东南亚国家更完善。在一些产业链布局比较长、技术水平比较高的领域,中国制造的整体优势更明显。

“目前,我国创新能力开始提高,创新的成效也在不断显现。”潘建成说,2014年,我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2%,表明我国已经进入创新活跃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企业的发展,也将成为推动制造业增长的重要动力。

1 2 下页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to9otd0p334.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中国配电网现状和配网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下一篇:传感器 软件 大数据 搭建我国制造业新铁三角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自动化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中国制造 竞争优势
  • 会后报道 | 世界级制造WCM与工业4.0创新大会暨颁奖盛典新闻动态

    在国际局势波动不断的大背景下,全球供应链重构愈发剧烈,中国制造企业正面临深刻挑战与重塑机遇。关税壁垒推高成本,出口通道受限,制造企业亟需寻找更具韧性与效率的运营之道。在这样的环境下,世界级制造(WCM)与工业4.0成为众多企业破局突围的重要抓手。物流,智能制造,EMS,

  • 首赴华南工博会,欧姆龙以"超越人的自动化" 创新力量加速制造业质效双升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加速向质效提升转型。华南地区作为全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其3C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等高端产业集群对精准控制技术、智能管理系统等先进自动化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旺盛,为工业自动化创新技术的深度应用开辟了广阔市场空间欧姆龙,

  • 魏式放映厅 | 探索魏德米勒175年砥砺与腾飞 第四集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可谓如火如荼,各地大力招商引资。当时魏德米勒早已瞄准中国电气联接市场的巨大商机,并多次深入各地考察,寻求合作机遇。接线端子,物流,高速,工业,中国制造,

  • 易派客九周年再启新程 数智赋能工业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2025年4月18日,中国石化旗下泛工业品电商平台——易派客迎来商业运营9周年。一直以来,易派客始终秉承“让采购更专业”的理念,深度服务中国石化主责主业,全面助力工业企业供应链数智化转型升级。2024年,平台交易规模达2254亿元,注册企业达17.7万家,品牌价值达110.38亿元,连续四年破百亿元。质量,中国制造,

  • 智联赢"魏"来 共创新纪元

    全球电联接与自动化技术专家——魏德米勒今年迎来175周年生日。从德国传统家族企业到享誉全球的工业数智先锋,魏德米勒始终在高速、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笃行致远。百年积淀的背后,来自全球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可谓“居功甚伟”,而来自本土市场的强大合作伙伴,更成为魏德米勒打造新时期战略版图的关键引擎。物流,中国制造,

  • 八月启幕!2024无锡太湖国际智能泵阀产业博览会期待与您锡城相会

    无锡自古以来便是人文荟萃、商贾云集之地,今年八月,无锡即将迎来一场关于智能泵阀产业的国际盛宴。2024无锡太湖国际智能泵阀产业博览会,作为行业内重要的交流平台,肩负着助力全国泵阀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的光荣任务。在这里,传统与创新交织,科技与人文并蓄,一场关于创新与合作的对话即将拉开序幕。中国制造,

  • 2024无锡太湖国际智能泵阀产业博览会将于8月底盛大举行

    以“‘泵’向新征程,‘阀’现新动能,展出新作为”为主题的2024无锡太湖国际智能泵阀产业博览会将于8月28-30日在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行。中国制造,阀门,

  • 完美收官|普传科技出展第135届广交会,多场景智能解决方案亮相

    普传科技出展第135届广交会,完美收官。变频器,工业,中国制造,

  • 新闻视点:机电产品进入中亚市场正逢其时(下)

             建筑工程机械:最具竞争优势          新华社记者从乌鲁木齐海关了解到,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近300台大型工程机械设备从霍尔果斯口岸出口到哈萨克斯坦,出口额近千万美元。从霍尔果斯口岸出口工程机械已经渐成规模。  &n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