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25年8月6日,安川电机(中国)所持首发前股份的数量、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情况

本次询价转让股份的数量为5,492,943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5.00%,占安川电机(中国)所持股份数量的比例为36.36%
此次安川电机减持,其背后原因,除了出于自身资金需求,可能从近期凯尔达业绩表现可窥一二。
两天前,8月5日,焊接机器人龙头凯尔达公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凯尔达2025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1,571.83万元,同比下降1.81%;归母净利润为236.50万元,同比下降89.94%;扣非净利润为-273.42万元,同比下降114.60%。
据介绍,核心是成本激增与盈利能力下滑的双重挤压。
成本端,包括研发投入同比涨21.62%(为抢占技术高地,公司持续加码焊接机器人及人形机器人研发)、管理费用飙升36.87%、股份支付费用翻倍(同比增加563万元,进一步侵蚀利润);
盈利端,市场竞争白热化,产品议价能力削弱,毛利率下降2.24个百分点;资产减值与收益缩水,利息收入减少250万元。
另外,2025年半年度资产减值损失计提总额高达1.18亿元,严重侵蚀净利润。其中资产减值损失813万元,主要为存货跌价损失;信用减值损失307.62万元,主要是应收票据坏账损失、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其他应收款坏账损失。

公开信息显示,凯尔达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及焊接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提供工业机器人及焊接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工业焊接领域的知名品牌,客户主要集中于汽车(含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电动自行车、医疗器械、重工、电弧增材制造、金属家具等行业。
具体来看,上半年凯尔达工业机器人实现销售收入21,738.69万元,同比下降2.70%,工业机器人销量2,371台,同比减少105台,其中自产机器人销量975台,同比减少174台,但较2024年下半年环比增加656台,显示结构性调整迹象;工业焊接设备实现销售收入7,508.92万元,同比下降4.19%。
凯尔达工业机器人产品由机器人整机及机器人专用焊接设备构成,一直以来,凯尔达都存在机器人整机外购,自产机器人占比低的情况,上半年,整机外购比例为58.88%,其中来自安川机器人的整机占比例为58.75%,整机主要向安川电机及其子公司采购。
据悉,上半年公司向安川电机及其子公司关联采购金额为12,764.74万元,占同期货物采购总额的比例为57.12%。安川电机是全球四大工业机器人生产商之一,也是凯尔达目前的第一大供应商。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3年安川电机通过安川电机(中国)入股凯尔达,双方存在业务合作,安川电机是凯尔达的机器人本体供应商,凯尔达则提供焊接技术,形成关联交易。截至2025年8月6日持有凯尔达13.75%的股份,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凯尔达表示,在公司自产机器人整机大规模应用前,整机仍将主要来自安川电机。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行业竞争激烈,部分头部工业机器人企业为保持或提升市场份额而采取低价竞争等策略,这一市场背景对凯尔达自产机器人造成影响,导致公司智能焊接机器人整机推广不及预期,短期业绩压力较大。
目前,凯尔达业绩断崖式下跌显示公司抗风险能力较弱,技术投入未能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展望未来,豪赌研发能否逆天改命?
未来,凯尔达押注两大方向,一是智能焊接机器人升级:试图以高精度算法突破外资垄断;二是人形机器人协同研发:重点布局人形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产业链,在研项目中包括4项人形机器人相关技术。
作为国产焊接机器人龙头,凯尔达的业绩“变脸”折射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共性困境——技术突围需要烧钱,但市场不会等待。
当研发投入撞上行业寒冬,如何平衡短期生存与长期战略,也将成为所有赛道玩家生死攸关的考题。